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2课时文言文断句学习目标•1、掌握根据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断句的方法;•2、掌握根据修辞技巧断句的方法;•3、掌握根据对话用语的标志、章法和文体特点断句的方法;(二)根据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者…也….,如…何,无乃…乎,何…焉为,不亦…乎等等陈胜者,阳城人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三)根据修辞技巧断句古人讲究句式的整齐,音律的和谐,以及对仗、对称、排比和重叠等修辞格,充分注意这些修辞现象,就会给断句带来很多便利。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在少年时代,品性还没有形成、固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臭了。墨子见到染丝线就发出悲叹,就是这样。君子一定要谨慎交友。)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比喻断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对比断句)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顶真断句)其它修辞如:排比、对偶、重复等也可作为判断断句的标志。(四)其它方面断句1.根据对话用语的词语标志断句,如“曰、云、言、道、对、谓”等2.章法和文体特点断句。议论文有论点、论据和归纳的结构特点等。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当堂训练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2、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3、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答案: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断句步骤总结1、通读语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2、抓词语.①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曰”“言”“云”③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5、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高考试题回顾•北京高考第11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