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情境·激趣引航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19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付印;曹雪芹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2新知识·预习探索目标定位1.明白文章修改的范围。2.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3.明确整体修改的注意事项。4.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问题导学1.“话题探究”中文章的修改稿较原稿有哪几点提高?提示:(1)开头由具体的事例引出,吸引读者。原稿开头是空洞的议论。把原稿中作为事例分析的一件事提到开头来写,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具体、令人震惊,这样开头就自然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引导读者与作者一起思考,进而自然地提出观点。(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作者选用大家熟悉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和爱因斯坦说服美国总统的故事自然推出“批评别人也好,给别人提建议也好,确实需要讲点儿艺术”的观点,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让读者易于接受,比原稿空洞的说教要丰富多了,从而也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修改稿加上了比较具体的心理分析:“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侵犯时,人们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这种分析着眼于每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心理,读者自然也会有这种心理,读起来也就自然容易接受。2.怎样做到“观点的发展”?提示:这主要指分析问题时要深刻透彻。多层面思考,观点丰富、充实,才更有说服力。修改的时候,就要多给自己提问题,要多层面展开论述。(1)从不同立场、观点、角度上展开。展开论述时要剖析一下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见解。或者反过来,分析一下在同一问题上反映出来的不同看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立场观点不同,还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这样,是非、功过、美丑、善恶,就容易有明确的标准,文章内容也因从不同方面论述而变得比较充实。(2)从运动发展、转化的观点展开。世上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因而在写议论文时,尤其是写某些对比性强的、属于一对矛盾的题目,如《美与丑》《平凡与伟大》等,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事物转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开掘主题。(3)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事到理,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这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方法。要注意的是:联想和引申要自然,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理从事来,大因小见,彼包含此,表反映里,两者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3.文章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提示:文章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观点的发展。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另一种是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第二,是内容的添加。举例是使内容丰富的一种常用方法。第三,是顺序方面的调整。第四,角度的转换。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3新课堂·例文借鉴一、阅读教材第64页“例文借鉴”例文一。结合下文的提示,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我们的作文能力。例文评析原文修改文原稿的题目是“眼睛”修改稿的题目是“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的形象,题目反其意而为之,增加了文章内涵,主人公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里却是“明亮”的。相比之下,原稿只用“眼睛”作题目就平庸得多“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作者连用8个问句,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读者想去了解这个人“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用一组排比“她谈起了……”,又加上一个省略号,一个健谈爽朗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更加突出了女孩的乐观内容上欠充实“她会怎样?”在此句后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又是一连串的问句,也问出了读者心里的猜想。作者通过语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