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罗森塔尔罗森塔尔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奥斯维辛,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今天,让我们跟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沉重的步伐悄悄走进奥斯维辛,用我们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奥斯维辛死难者纪念地集中营正门毒气室氰化物鞋子堆焚尸炉牢房长廊上的照片布热金卡的大门:阳光明媚、白杨婆娑、儿童追逐奥斯维新的毒气室:恐怖,终生难忘毒气室与焚尸炉:表情茫然头发、鞋子、牢房:停止脚步,浑身发抖灰砖建筑物,不孕实验地锁门的,否则羞红脸长廊墙上照片死囚:表情木然;姑娘:温和微笑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感到窒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看作者去了哪些地方,他在这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自主学习,内容探究①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提示: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合作学习,内容探究②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提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内容探究③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提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合作学习,内容探究④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瑟瑟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变化的表情人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与人格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合作学习,内容探究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第二课时合作学习,探究研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于1958年访问奥斯维辛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新闻荣获大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森塔尔的报道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个人情感。作者没有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愤懑,字字句句敲打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