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名称对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选题依据:(论文的理论依据、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可另附纸)理论依据:邓雄《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2007)提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同时也是风险最大、危机最频、最为敏感和脆弱的经济领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汇率浮动不再受到限制,而国际资本大规模的运动以及外汇市场上的频繁交易必然会导致各种货币间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这就使得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对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和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衍生产品的迅猛发展,以及巴林银行等因进行衍生产品交易而导致亏损、破产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对资本协议做了补充,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畴。2004年6月通过的《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又明确把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并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风险。目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都有各种国际业务,而只要存在国际业务,就会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不仅会涉及银行,也会涉及企业或个人。但由于商业银行整天跟钱打交道,其掌握的外汇资金比一般企业和个人大得多,因此其特殊的经济活动地位致使其汇率风险更加不可小觑。跟其他经济主体比起来,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应该是所有经济主体中最大的。鉴于汇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影响,研究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在国际上的领先商业银行、先进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管理案例,得出一些经验启示。国外成功地管理汇率风险,主要就在于具备了:独立的、科学的、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优秀的、适当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的工具计量化和模型化,采用的管理技术与IT技术相结合,使内部的风险管理人才专业化、优秀化。汪小英(2009)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中提出商业银行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其经营的稳健性,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的汇率管理相关机构,自2005年7月份开始施行了很多的汇率体制改革措施。这样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加剧。研究方法、内容:(可另附纸)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并且采用了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法:规范研究的结果是力求提供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评价标准,一种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针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进行评价说明。实证研究法:主要是对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现状,并结合具体数据对中国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了说明。研究内容:一、引言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一)汇率风险的定义(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1.表外管理方法2.表外管理方法的优势三、次贷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的变革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影响(一)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走势1.人民币汇率的内容2.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走势(二)人民币汇率变革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影响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外币存款的影响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外币贷款的影响四、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二)商业银行在体制因素上存在的差距1.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2.汇率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实施不力3.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三)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防范手段、方式上的差距1.汇率风险识别、计量、控制能力不足2.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四)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和外部环境上的差距1.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开发不足,外汇衍生品风险较大82.相关法规不完善,金融市场功能还不健全五、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一)提高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二)大力提升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三)加强对汇率风险的内部审计与内控制度建设(四)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五)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程序(六)建立商业银行汇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