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学国学1.读古人书,与贤人交游,最不可苟为同,又不可苟为异。二者之失,总是胸无定力。——选自《省心录》【译文】读古人的著作,与贤能的人交往,最忌讳轻率地表示附和赞同,也不能够轻率地表示异议。之所以会犯这两种过失,都是由于心中缺乏主见。【评说】盲从,是因为学识尚浅;掩饰,是因为功利心急;逢迎,是因为人品太差。2.将欲论人短长,先顾自己何若。——选自[清]申涵光《荆园小语》【译文】想议论别人长短,先看看自己做得如何。【评说】这样的心理调节你做得到吗?(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夯基础一、作者名片简历: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以后,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在北京逝世。作品:《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评价:“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夏志清)“我觉得有两种文人:一种是思想型的文人,一种是学者型的文人。钱钟书是属于后者的。”(刘川鄂)二、文学常识钱钟书与吴宓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有加”。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之,他将被破格录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而钱钟书却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之列。”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正是难得的君子修为。三、写作背景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于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及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是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用英文对美国朋友作的一次演讲,主要谈了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精髓.(suǐ)②一蹴.而至(cù)③譬.如(pì)④梵.文(fàn)⑤颦蹙..(píncù)⑥轻鸢.(yuān)⑦犬吠.(fèi)⑧狡黠.(xiá)⑨无垠.(yín)3.成语积累【识记】(1)一蹴而至: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2)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也说屡见不鲜。(3)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4)轻鸢剪掠:原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5)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8)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运用】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1)正在美国接受康复治疗的飞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