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一﹑作者简介•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年青时常出入歌楼酒馆,为歌伎乐工填词写曲,因此为士大夫们所不耻。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善写“旅行羈役”的离愁别恨。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著有《乐章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二《﹑八声甘州》分析•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先写雨景再写雨后:眼下(“当楼”)近景(“是处”)远景(“东流”)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增添了词人的愁思。•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先写自己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归思”),然后推想家乡的佳人切盼自己的回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最后写对佳人的抚慰(“争知我”)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词人起伏翻腾的思绪。三、词的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抒情的曲折、细腻、深婉•思考: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作者简介秦观诗词风格:秦观其词,公认远袭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响,风格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韵兼胜,语言淡雅,音律谐美,饶有余味,艺术成就极高。事实上,即便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他也是风格独树一帜的,过人之处乃是成功的以景抒情,景情交融。中国古今文坛上擅于此道者多矣,但能像秦观一样妙入毫颠的将人类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融入到近乎天成的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中却鲜有与之比肩者。他流传下来的词作较之同侪并不为多,但字字玑珠首首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尽管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它们仍然脍炙人口,闪烁着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正文学习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品读课文:弄清重点词语的字音、解释以及文章的大意【简析】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故事的背景源自民间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东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传说。身为七仙女之一的织女,私自下凡来到人间,违背天条的跟牛郎相恋起来,这当然违犯了天条,却演绎得弥足珍贵,感人肺腑。狠心而几乎不干好事的王母娘娘最后硬是拆散了这对恩爱的夫妻,而据说好心的、善解人意的喜鹊却在农历七月七那天搭成一座“鹊桥”,使两人能每年相会一次。故事的背景:上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