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3.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刘易斯·托马斯☆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有着生命的生物种类,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已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自从我带着紧迫感和工作的快意搞完译文的初稿到现在写这篇小序这一年多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初读此书时遗憾和庆幸交集的心情,不只是为我个人,也是为全体中国人的。在一片四化、改革、振兴、崛起、腾飞的呼声中,在城市繁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景象中,也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难以忍受的拥挤和污染、对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破坏以及人口问题的困境。在这样的时候,将这本振聋发聩的书,奉献给迷惘、失望、然而却是在思考的知识界,还是颇合时宜的。本文中文译者---李绍明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群体变大,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大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二、阐释生物的集体性社会性(3-9)重难点突破•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的眼里,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明确:文章中提到的生物有蚂蚁、蜜蜂、鲱鱼以及粘菌细胞等作者眼中,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纪律、组织,能做到事半功倍2025年2月24日23重难点突破•2.从生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类社会有着相似性?(从文章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明确: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者从它们的筑巢、觅食方面来谈,发现它们是能思考,有智慧的;从蜜蜂的觅食、筑巢及繁殖后代来看亦然;用粘菌和鲱鱼的生长与繁殖来说明了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的重难点突破•3.在生物的社会里,作者认为生物能思考,有智慧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吗?明确:如“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丘时,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当然,蜜蜂也不例外,尤其是大家知道的有关它们的觅食方式难道不是智慧的再现吗?思考:文中举了几种动物的例子?从哪些方面与人类作比较?培育真菌;喂养蚜虫;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过着个体与群体的生活;建造蚁丘;群体变大,智慧也随之增加。(白蚁)□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