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九)1/41(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九)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黄帝采集首山的铜矿石,然后铸鼎于荆山脚下。但其他史官们则普遍认为,是禹或者他的儿子启,打开了铜鼎铸制的历史,鼎成了“华夏第一王朝”的代表,并且荣升为帝国权力的最高象征。据此可知()A.司马迁的记载更符合历史事实B.青铜铸造历史源远流长C.文献记载须有历史学者的考证D.青铜器的原有功能消失25.汉武帝时实行盐铁酒专卖制度,昭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使民务本,不营于末”为理由坚决维护,而贤良文学一方则以“不与民争利”为由坚决反对,之后昭帝废止榷酒制度和部分取消盐铁专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九)2/42A.辩论促进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昭帝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C.辩论反映西汉决策制度发生重大变化D.辩论促进经济政策的调整26.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宋代()A.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27.清朝乾隆时期的《杭州府志》记载:杭州塘栖镇,“宋时所无”,元时“运道(运河)改移”此处,遂致“日益繁盛”,而今为“市镇之甲”。这说明,塘栖镇的发展得益于()A.棉纺织业的兴盛B.交通条件的改善C.经济重心的南移D.政府政策的扶植28.19世纪70年代出使欧洲的刘锡鸿认为,英国确实没有残暴不仁之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曾来过中国“得闻圣教所致”,大清要富强,完全不必向他们学习。这表明刘锡鸿()A.固守“中体西用”思想B.更加关注政治制度改革C.坚持传统的“夷夏”观D.否认英国政体的进步性29.抗战时期美国将军史迪威说:“我是根据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国民党:腐败,(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九)3/43失职,混乱,经济困窘,苛捐杂税,空话连篇,没有行动,囤积黑市,与敌通商。共产党: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参与政治,说到做到。”其认识反映了()A.美国政府决定放弃援助国民政府B.国民党更适应民族战争形势需要C.共产党具有更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D.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主战场30.下图《扫地出门》,刊载于1933年《红色中华》上图可以佐证苏区政府()A.粉碎“围剿”的决心B.治国安民的智慧C.艰苦奋斗的精神D.公正法治的理念31.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就节约和创造价值9000多万元,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促使工业化目标实现B.我国科学理论研究水平世界领先C.工人阶级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D.改革开放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地位32.古代雅典戏剧的演员往往由公民扮演,表演者在剧场向观众展示民众法庭的审判、公民大会上(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九)4/44的演说等内容,观看演出因可以领取津贴而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表明()A.公民权利与经济利益不可分B.公民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凝炼C.公民至上在文化上得到落实D.公民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法治33.有部分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可能并不充分,不能为我们所有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但它的确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该观点意在说明启蒙运动()A.有待于形成完整思想体系B.面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C.需要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D.能够引导历史发展的趋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