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蜀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课前反馈导语设计:同学们有看过《三国》,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明确: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有“诗圣”之称。著有《杜工部集》。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读一读(这首诗写了什么)译文:①蜀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②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③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④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明确:作者来到武侯祠悼念诸葛亮。品一品(作者怎样写的)诗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都明白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