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关于词的常识产生时间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名称“曲子词”(曲词、曲子)“诗余”、“长短句”、“琴趣”、“乐府”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分类按长短分: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柳永、秦观、李清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词的流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派:婉约派:沁园春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听江亭橘子洲头望橘亭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橘子洲头公园美景湘江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课文朗诵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听课文朗读,完成:1、扫清文字障碍。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字词积累沁()园春()橘子洲寥廓()______________百舸()舸:__________挥斥方遒()遒:__________浪遏()遏:__________qìnjiúliáokuò指宇宙的广阔ěɡ大船qiú强劲有力è阻止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本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诵读、疏通、理解、研讨:(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哪位同学能叙述这三句的大意?立、看、怅、问、忆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诵读、疏通、理解、研讨:“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看”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遍染透争击翔→红得广→红得深透→强调水的清澈→渲染了热闹气氛→突出雄鹰的矫健→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4)上阙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5)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也就是革命领导权问题。(6)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