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1、宋元南戏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学科网2、明清传奇明代初叶,南戏吸收了北曲杂剧的优秀成分,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角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南洪北孔(洪升和孔尚任)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3、清代花部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也称“乱弹”。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花部的兴起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二、介绍元杂剧:(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学科网(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男角色称末行,分正末(男主角)、副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角色称旦行,分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净行: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杂行:包括细酸(穷秀才)、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学科网(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宫调】元人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中国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学科网马致远:曲状元/诗剧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梅花酒》:“呀!俺想着徊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鲁斋郎》《拜月亭》散曲[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鹅,闲個快活。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仙吕·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两个功名字,醅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醃渰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