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二、探索计算方法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1(1)指名列式:25+4(2)怎样计算25+4(3)用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5)小结:25+4,先算5+4=9,再算20+9=29。2、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方法同上)3、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三、歌曲:《幸福拍手歌》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第1题(出示情境图)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指名回答)2、第2题(出事情境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3、连一连,指名回答。4、小猴摘桃。想一想,算一算,看谁说的又准又快。5、延伸拓展(运动会)。五、课堂小结。2六、布置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