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分析人:马艳2015-8-27一、试卷命题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际,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度设计探究性题目,体现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二、试卷特点纵观整份试卷,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但也有的作了一些变化。这份试题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简单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类型丰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可做的题目。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26个小题,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覆盖了六大板块的知识内容。2、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立足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次数学试题大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3、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本卷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试题较多。这些试题都是源于生活,丰富了试题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4.提升能力,着重学生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的考查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试卷强化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核,充分考查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三、典型错题分析1、从测试情况看,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操作探究能力不足。如第24,26题,有的学生对这样的题目显得无从下手。3、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还有些不足。如第17题,这是不等式的解集问题,平时练习和复习时类似题目多次训练,并提炼出方法。但真正再次实战时,方知“书中得来终觉浅。”4、学生审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把握不住解题的关键。如第23和25题。5、数学表达及解题的规范性不够。五、我们教学中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的措施考试既具有诊断功能和反馈功能,还具有导向功能。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些思考。结合以上问题,我认为今后的教学要注意以下方面:1、重点抓基础落实。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将狠抓“双基”放在首位.教师应潜心钻研《课程标准》,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帮助学生构建起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此外,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切实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好高骛远,要以课本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的题。要重视讲、练结合,借助于单元练习和测试,夯实基础。在学习中,要精化每一个概念,夯实每一点基础知识,掌握好每一个思想方法。2、加强学生运算能力、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解题策略的分析。解题后的反思、适时拓展延伸、规律提炼等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特别关注,不能只顾数量,不顾质量。要将学生的解题分析、方法探索等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表达习惯的规范性培养。教学中应提醒学生:简单题过程要详写,复杂题可以适当跳跃,但跨度不要太大。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将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法”势必将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