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城市旅游设施利用现状调查以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凉都体育中心为例一、实践目的学会有针对性的收集,处理旅游信息和旅游资料的能力,加深对城市旅游、休闲吸引营造的基本原则,以及理解和掌握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能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二、实践意义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六盘水会展中心建设与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由此对六盘水市旅游发展驱动力进行分析,从六盘水发展的本质上去理解六盘水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实践报告(一)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1三线建设及背景“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因国家战略需要,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价值追求。“祖国江山无限好,襄阳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正是当时“三线建设”豪情万丈的真实写照。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2三线建设的设施概况,现利用状况2013年8月17日,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开馆,是国内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分有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个区域,文化广场包括了当年彭德怀指挥三线建设的办公遗址、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以及育才壁、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馆内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3三线建设的结果首先是农、轻、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线建设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根据安排,在国家整个基本建设850亿元的投资中,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共628亿元,占74%;农业120亿元,只占14%;轻工业37.5亿元,仅占4.4%。“三五”计划期间,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铁路运输的投资,占该地区总投资的72%,结构显然不利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其次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抑制了消费,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三五”、“四五”时期,职工工资事实上处于冻结状态。这一时期,全国消费水平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慢的。4六盘水市的发展与三线建设的渊源六盘水是“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重要的煤炭基地、钢铁基地,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既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三线文化底蕴,更是三线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饮水思源,钟山区作为六盘水的中心城区和城市核心,在今天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率先小康的历史使命中,正是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激励,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勇攀高峰,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辉煌!也正是对三线精神的传承,对三线文化的挖掘,钟山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为“跳出煤、超越煤”,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现代特色都市找到了路径。六盘水市因地处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又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具备成为战略基地的种种优势,也成了“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上世纪60年代,火车把中国东部大城市里重要工厂的专家与装备拉进了贵州的深山当中。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等一批国有重点企业和项目在六盘水应运而生,使六盘水从封闭的农业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新兴开放的工业城市。(二)凉都体育中心1凉都体育中心背景由于六盘水市体育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现有体育场因场馆狭小、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器材缺乏、服务功能低下,已不能满足竞技体育运动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要求。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六盘水市将把市中心城区建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