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初期的三次论战谈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摘要】抗战初期,关于如何建立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引发了毛泽东与王明的三次路线争论。两者的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应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统一。争论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文通过对三次论战发展脉络的系统阐述,重点分析王明失败原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系统梳理出抗战初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关键词】共产国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论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了独立自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性,但随着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两者关于统一战线的具体操作原则产生分歧。两者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应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统一战线。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和王明进行了三次论战。一、第一次论战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莫斯科归来,带着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指示,旨在强化中国共产党对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承诺。在王明的提议下,1937年12月9日至14日,在延安召开的十二月会议,拉开了毛泽东与王明斗争的序幕。两者争论的焦点:在统一战线问题和战争问题。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是要独立自主还是不要或减弱独立自主;在战争问题上,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还是运动战。在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将如何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系统化。会上,王明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示,作了《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王明认为: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忠实成员,应尽一切努力推动苏联与国民党结盟。关键问题是,在不“相互竞争”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的基础第1页共4页上巩固和扩大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统一。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及党应该发挥领导作用这类事情,都是次要的。指导原则是:抗日优于一切,一切必须服从抗日。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针对王明的报告,毛泽东提出了有力的反驳。他重申了统一战线中“和与斗”的哲学对立统一关系,指出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坚持认为:统一战线不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谁吸引谁的问题,而是要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要想打败日本,必须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是根本。在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但在统一战线内部,共产党必须独立,否则它就会沦落到国民党附庸的位置。他说:统一和斗争是相互补充的,在统一战线中不能只有其一没有其二。这些来自于他新获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中。政治上:党应发挥领导作用,扩大自己队伍,还必须对国民党保持一种高度警惕。军事上:准备打持久战,重点是游击战策略,避免阵地战。特别强调: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必须依据实际形势,以一种保存实力的观点,谨慎地部署。王明的右倾错误,虽然遭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决的抵制。但是由于此时王明在党内位高权重并身披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所赐予的“尚方宝剑”。因此他所谓的“国际路线”在党员干部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造成了党员干部内部的思想混乱,许多人甚至开始反思过去的统一战线工作。党内部右倾错误开始蔓延,这些都危害着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二、第二次论战在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的三月政治局会议上,王和毛展开再次较量。会上,王明作了《目前抗战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和正确抗战胜利》的报告,继续坚持其错误观点:在军事问题上:把五个统一路线发展为“七个统一”(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从王明的“七个统一”,我们可以看出他过分强调以退让第2页共4页求合作,忽视了国共合作中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忘记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教条式的坚持和贯彻苏联利己主义的国家政策。此外,在战略方针问题上,王明武断地提出:确定和普遍地实行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阵地战,辅之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可以说王明根本没有考虑到中国具体抗战实际,这是不折不扣的右倾错误路线,其注定要失败。针对王明的论断,毛泽东再次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抗战胜利必须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