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47~P50“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知识,会正确读比,会求出比值;理解比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体验比的现实意义。3.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一)情境一:侦探柯南破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名侦探柯南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柯南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揭开其中的奥秘。(二)情境一:哪些照片更像?1.师: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有的同学把照得好的相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欣赏,有的把相片缩小放钥匙扣上。淘气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照相,他也把这张照片A(出示图A照片规格6×4)做了放大、缩小的处理,想请同学们帮他挑选照片:学校为了表彰淘气在刚结束的“希望杯”数学知识竞赛中获得金奖准备粘贴海报对他进行表彰,请同学们为他选一张大照片,同时再选一张小照片用来订做校牌。2.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在A照片(6×4)的基础上抽拉出四张规格分别为B(3×2),C(8×3),D(12×8),E(12×2)的照片。(动态操作引导学生是什么发生变化了?)生:图片D用来粘贴海报,图片B用来订做校牌。师:为什么不选择图片C或图片E呢?生:图片C图或图片E好像有点变形,与图片A不太像。3.师:这些图片像与不像与图片的什么有关呢?(多媒体课件中闪烁各图片中的长与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进而让学生有的放矢的猜测。)学生大胆猜测:会不会与图片长、宽有关。4.师:接下来我们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找找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入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共同探究。5.学生观察、讨论、记录,教师巡视。6.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生: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7.师:缩放后的长方形要和原来的像,长和宽要与原图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运算找到这种关系的?生:倍数关系,通过除法找到。8.师:你还能画出这样的长方形图片吗?(生独立画出这样的长方形)师小结:看来图形要按一定倍数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才会与原来的图形相像。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需要像这样,用除法来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三)情境二:谁的速度快?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2.组织学生完成完成下表。(教师巡视)3.学生反馈: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速度再来比较快慢。师:刚刚同学们是怎样计算出他们的速度?(路程÷时间)师:速度实际上就是表示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4.师:我们是用哪种运算找到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法)说出算式。生: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师:我们又一次用除法来比较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四)情景三:哪家摊位的苹果最便宜?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师:如果三个摊位所卖的苹果质量相同,你会买谁的?2.学生独立思与,完成表格。(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生:要知道谁家的苹果最便宜,也就是比较苹果的单价,所以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单价,比较后发现C摊位的单价最少,最便宜。师:能说说你求单价的方法吗?生:总价÷数量4.师:此时我们是用哪种运算找到了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是除法)请说出算式。生:15÷3=5(元)9÷2=4。5(元)12÷3=4(元)5.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速度和单价各表示什么吗?(学生思考,讨论)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的路程。生2:速度也是路程除以时间所得的商。生3:单价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的商。6.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除法来计算)二、自主探究,揭示理解比1.比的意义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