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查与思考构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措施。如何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准确性,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今年初,*县委组织部成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课题组,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政绩考核体系为研究方向,在总结近年来干部考核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在构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体系上作了新的探索。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难点分析。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县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其放到事关全县经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逐步形成了以管干部促班子、抓班子带队伍的管理模式。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去年县委出台了《*县县管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对考核的原则、范围及程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纪律四个方面作了规定,形成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实践的情况来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以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赶超意识,为进一步完善实绩考核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一实绩考核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定量指标较少,而且缺乏主客观条件的分析与比较。还存在考评体系不全面、考核方式不完善、考核结果运用不合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难”:1、实绩考核的具体指标明确难。现行干部政绩评价方式,以定性为主,方式单一,指标笼统。经济等硬性指标相对容易量化考核,而精神文明等软指标不容易量化标准;同时由于考核人员不固定,使考核人员对实绩考核的标准上掌握不一致。因此在考核软指标上往往会以偏概全,考核硬指标有时简单化。第1页共9页同时在具体考核中还没有针对不同职务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加以区分,没有对被考核对象个体进行细化。考核偏重共性指标,忽略个性指标;偏重显绩指标,忽略潜绩指标;偏重短期发展指标,忽略长远发展指标,这势必会难以分清一个单位的干部与另一个单位的干部、一个层面与另一个层面的干部谁优谁劣,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2、班子成员之间的实绩区分难。现行考核工作中对“绩”的评价内容设置无明确指向,并且多采取谈话测评的方式评定,“一绩多用”、“多绩一用”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存在,无法准确区分班子成员对某项政绩的贡献大小。在干部实绩考核的评定上,经常出现正副职等班子成员之间,实绩分不清的情况,同一事项往往是正副职之间或副职与副职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造成同一项实绩多人重复使用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分管的单位和部门基础不同、人员的素质有差异,有时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3、重点工作与创新工作界定难。在年初填写《*县县管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任务书》时,要求把两者分开填写,但往往两者相互交叉,难以理清,同时一些重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受上级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造成年底考核两项指标重复使用。4、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难。由于目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比性、准确度等都还不尽如人意,必然影响到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基本依据的可靠性,有时一些地区或单位在研究讨论干部的奖惩时,不是以实绩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而是搞平衡、搞兼顾,使实绩考核结果运用大打折扣,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的建议对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度,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1、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以引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为方向,突出实绩考第2页共9页评的导向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在导向,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在于考核导向。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