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雾凇很美,大家想不想亲身去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自己来读读第一自然段。(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指名回答:(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十里长堤缀满)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你哪敢相信头顶上的枯枝竟绽放着晶莹的霜花呀,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感到奇怪的是: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课件)1、老师这有两个思考题,谁来读读?(指名读题)a、雾凇是怎样形成的?b、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个先自己在课文第二节中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板书)A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课件)(3)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能形成雾凇吗(没有一定的低温)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在东北三省的其他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所以只有这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才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3、是的,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但是这个形成的过程的速度是很——慢的(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3)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4、谁来读读这句话的?(出示句子: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引读)5、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6、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7、(出示课件)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齐读:8、小结: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四、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是呀,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清早的寒风再大,天气再冷,人们都不禁要从床上跳起来,不怕冷的男同学们一起去赏雾凇去吧。(齐读第三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