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域的求法当函数是由解析式给出时,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由函数的解析式中所有式子都有意义的自变量x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当函数是由具体问题给出时,则不仅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还应考虑它的实际意义.2.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观察法、不等式法、图象法、换元法、单调性法等.3.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当一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上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时,在不同的定义域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也不同,就要用分段函数来表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例1](1)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g(x)=的定义域是()A.[0,1]B.[0,1)C.[0,1)(1,4]D∪.(0,1)(2)若函数y=f(x)的值域是[12,3],则函数F(x)=f(x+1)+1fx+1的值域是()A.[12,3]B.[2,103]C.[52,103]D.[3,103][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和所求函数,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解.(2)由f(x)的值域得f(x+1)的值域,再令t=f(t).转化为关于t的函数.[自主解答](1)因为f(x)的定义域为[0,2],所以对g(x),0≤2x≤2且x>0,x≠1,故x∈(0,1).(2)因函数y=f(x)的值域是[12,3],则y=f(x+1)的值域也是[12,3],令t=f(x+1),则F(x)的值域就是函数g(t)=t+1t(t∈[12,3])的值域,这个函数在[12,1]上单调递减,在[1,3]上单调递增,检验端点值得值域为[2,103].[答案](1)D(2)B1.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对于原函数值域中的任一个y值,都有唯一的x值与之对应,故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反之不成立.2.求反函数的步骤:(1)反求x;(2)互换x、y;(3)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值域).[例2]若函数y=f(x-1)的图象与函数y=lnx+1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f(x)=()A.e2x-1B.e2xC.e2x+1D.e2x+2[思路点拨]先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再转化为f(x).[自主解答]因为y=f(x-1)的图象与函数y=lnx+1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y=f(x-1)与y=lnx+1互为反函数.由y=lnx+1得x=(ey-1)2=e2y-2,于是f(x-1)=e2(x-1),从而f(x)=e2x.[答案]B1.解决该类问题要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善于利用函数的性质来作图,要合理利用图象的三种变换.2.在研究函数性质特别是单调性、最值、零点时,要注意用好其与图象的关系、结合图象研究.[例3]已知f(x)=x+1,x∈[-1,0x2+1,x∈[0,1],则下列函数的图象错误的是()[思路点拨]首先作出f(x)的图象,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变换进行验证.[自主解答]先作出f(x)的图象如右图.A对.f(x-1)的图象由f(x)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而得,故A符合要求.B对.f(-x)的图象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B符合要求.C对.f(|x|)的图象,在x≥0时与f(x)的图象重合.又因为f(|x|)是偶函数,则f(|x|)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C符合要求.D错.依题意|f(x)|与f(x)的图象应重合,显然D不符合要求.[答案]D(1)函数的奇偶性:紧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等对问题进行分析转化,特别注意“奇函数若在x=0处有定义,则一定有f(0)=0,偶函数一定有f(|x|)=f(x)”在解题中的应用.(2)函数的单调性:一是紧扣定义;二是充分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和函数图象的直观性进行分析转化.函数的单调性往往与不等式的解、方程的解等问题交汇,要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例4](1)若f(x)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f(1)=1,f(2)=2,则f(3)-f(4)=()A.-1B.1C.-2D.2[思路点拨](1)题利用函数的周期性找f(3)、f(4)与f(1)、f(2)的关系,(2)题借助数形结合求解.[自主解答](1)由于函数f(x)的周期为5,所以f(3)-f(4)=f(-2)-f(-1),又f(x)为R上的奇函数,∴f(-2)-f(-1)=-f(2)+f(1)=-2+1=-1.∴f(3)-f(4)=-1(2)由已知可得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12,则ω=2πT=π6,又当t=0时,A的坐标为(12,32),∴此函数为y=sin(π6t+π3),t∈[0,12],可解得此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1]和[7,12].[答案](1)A(2)D(1)对函数性质理解不透彻,不能有效地利用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准确实现函数值的f(3),f(4)到f(2),f(1)的过渡,这是失误的主要原因.(2)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问题,是(2)题的一个思维障碍点,也是易误点.排除法将每个选择肢的结论同题干条件相验证,将得出矛盾或不成立的选择肢排除掉的方法称为排除法,在用排除法时,如果不能将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全部排除掉,可以进一步借直接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