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巧用串讲法之我见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串讲法”,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时不走“歪路”,重点知识能很快落实,但是如果全篇文言文都采取这种方法,易造成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这种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不能提高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素养。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用好串讲法,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统一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巧用串讲法,主要在于精心合理安排串讲内容。内容浅显、学生会的内容,课堂上不讲,教师要把力气花在落实重点、攻破难点上。1.串讲词句时,教学要充分发挥课本注释的作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理解词句。串讲的重点在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教师联系旧知,带着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中考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初三阶段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古今汉语句法的不同之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句子,通过比较、分析这些句式,让学生掌握古代句法的特点。2.重要的背景知识和情感主旨,离不开串讲。如《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世外桃源,其实表达对当时东晋的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教师可以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串讲,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的理解。又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串讲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诸葛亮。再如九上的文言文单元,司马迁注意到雇农陈胜的“鸿鹄之志”,柳宗元倾听蒋氏诉说,闻而愈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通过串讲,引导学生学习古贤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3.对于文言文特色的写作手法,也要精心串讲。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对比、托物言志,韩愈《马说》中的托物寓意,林嗣环《口技》侧面结合、精彩的场面描写等等,都要引着学生学习运用。除了精心安排串讲内容外,还要注意串讲的方式,不能搞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先讲,组织学生“兵教兵”,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再开口。交互智能平板、白板等多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更加丰富了教师串讲的方式手段。让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用好串讲法,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掌握文言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