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为为什什么么而而活活着着我我为为什什么么而而活活着着罗罗素素作者简介•(1872—1970)罗素出身于英国,他2岁丧母,2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抚养长大。•他在哲学、数学、伦理,宗教,文学,政治和社会学等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一生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总)•第二部分(2-4)对人生三大追求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分)•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总)短小精炼,层次分明三大追求的原因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爱的结合看到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何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人类)(自然)(社会)同情苦难饥饿的孩子被压迫者孤苦无依的老人贫穷痛苦把握三种追求的关系思考:文章开始说:“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最后又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的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那这三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明确:同情人类苦难是作者渴望爱情,追求知识的真正动力。他渴望爱情是因为那里有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那里是一切真善美的存在,是人类理想的境地;他追求知识,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都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课堂小结•全文短小精炼,层次分明,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