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段一:一我要求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次赛马之后的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对话部分。师:“请大家把第3至11自然段认真朗读,要读出感情来。”(学生只读了两遍就停止了)师:“读好了?”生:“读好了。”师:“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抽4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但效果非常令人失望。)师:“谁来谈谈他们读的怎么样?”一生:“他们读的不太熟练,感情也不到位。”我有些着急了。师:“看来,我们读得还不够,大家一定要抓住三个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来读。请大家认真体会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师:“谁能够用动作来表示一下这三个词。”(分别抽5个学生来表演,虽然表演出来了,但是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并且动作也不是很到位。)这时候,我已经很着急了,浑身开始冒汗了。师:“现在听老师来读,大家再次体会这三个人对话的不同语气。”(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感受每句话的语气。”(学生再读书,虽然很用心,但最后到下课,朗读水平仍然不高。)反思:本节课,尽管我也用心地去指导,学生也很努力地来读书,但是效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孩子们读书的遍数很多,为什么出不来效果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那三个词语的意思。所以我在班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大出我的意外,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词语的意思,还有30%的学生可以基本表述词语的意思,剩下的一半学生都一知半解。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三个词语成了朗读中的拦路虎。于是,我再次备课,我把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当做指导朗读的重点。教学片段二一、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次赛马后三人的对话部分。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赛马后能表现三个人的状态的词语。(学生默读,寻找词语并勾画。学生找到并反馈:田忌是垂头丧气,孙膑是胸有成竹,齐威王是得意洋洋。)师:那么你们懂得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吗?请大家思考垂、丧是什么意思?(学生解释,我再让他们做动作表示)师:‘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师给学生解释)‘得意洋洋’要用动作表示你认为怎样做最到位呢?(教师知道学生要晃着身子,歪着脑袋,颤着脚,师做示范动作)师:大家明白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那就认真读书,认真体会吧!(大约7分钟的时间,学生都能很认真的读书。并且最后分角色朗读效果非常好。)我异常兴奋,这个实验有效果。反思:这节课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只是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三个词语,并充分感悟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就达成了良好的朗读效果,真是事半而功倍!我不禁感慨,也许现在课改,出现了许多的新的教学方法,但有很多的老的方法未必就过时了。只有扎实地指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达到感情朗读课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