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引凤,佳木天成在茶陵工作近两个月了,随着多处探访,知道了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此我对这块红土地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在古老的火车站的月台上闲走,见一地花瓣,抬头却有几棵苍劲而高大的梧桐树扑入了眼帘,一下子让人无法忽略。仲春时节,满树已是茂密而荫郁,时而会有一阵风吹过,它那沙沙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在它遒劲的枝干上会传来那悠扬婉转的鸟鸣;当然间或还会有一片两片黄叶挣脱它的怀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优雅的弧线,缓缓地落下。一个简陋的月台,因为有它的存在而增添了更多的阴凉与静谧;一个古旧的车站,因为它的存在而拥有更多的风情与韵味。大凡提到梧桐,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底是“高大”、“挺拔”等词汇,但在这些词汇的背后,更多联想到的会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等充满忧愁的婉词丽句。也许,由于人心底的悲凉,梧桐定格成了寂寞的代名词。而此时,我却想走进它的世界,去发现发掘那藏在梧桐里的景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是当我们走在梧桐花开的道上,却还是芳香四溢,心情格外的舒畅。阳光从梧桐不甚茂密的枝叶中透过,放射出丝丝的光束,织出迷人的景致,流淌着一种诗意的美丽。站在树下,时而会有晶莹的露珠滴下来,落在肩上,和着梧桐的芳香,沁人肺腑。当梧桐花开时,满树的芬芳。那淡淡的精灵,呈喇叭状,一簇簇在褐色的枝头上尽情绽放,馥郁而热烈。远远望去,这颜色不太扎眼;走近细看,顿觉这色彩是那样的淡雅,那样的纯朴,虽不及桃花那般绚丽,但素净的色彩却更为爽心。微风吹来,那幽幽的花香会飘得很远。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我始终有这样一个习惯,但凡有梧桐的地方,都想过去看看,在梧桐树下走走,总想与其作些近距离的接触,幻想着能与其有心灵的对话。是因为喜欢春天那梧桐花的淡雅与清香,还是因为喜欢看夏天梧桐树荫布满整个街道,或是因为喜欢在秋天梧桐树叶落下的时候,踩在厚厚的梧桐树叶上散散步,静听那天籁般的声音。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梧桐树下闲适生活,满是格调与情怀;在梧桐树下自在行走,尽是诗意与温情。在生活中,只要提及梧桐,人们总会冠以“法国”之称。于是乎,人们深信不疑,这种梧桐树种定然是从法国移种过来的。是耶?非也!其实,梧桐生长于中国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内,故有人称之为“法国梧桐”。尔后,梧桐被带到法国种植,法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皆称之为“中国梧桐”。其实梧桐,为梧桐科梧桐属的落叶乔木,它树干通直,树皮光滑,皮色在幼龄时呈翠绿色,老龄期为灰绿色。树冠枝叶茂盛,浓荫盖地,是我国传统的庭院树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评曰:梧桐“皮青如翠,叶缺无花,妍雅华静,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梧桐树态高雅出俗,又有“梧桐招凤凰”的传说,因此自古被认为是吉祥昌盛的象征。历代帝皇宫苑、百姓庭院都喜种植,被誉为“庭前嘉树”。今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北起河北,南至广西、广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贵州、云南,而古龙门、空桑、云和、峰阳等都是产桐名地。古人认为梧桐是桐木的一种。明《本草纲目》说梧桐的释名有白铜、黄铜、荣桐、泡桐、赤铜等。又引陶弘景语曰:“桐有四种”即“白桐、青桐、冈桐、梧桐”。但是李时珍不同意陶之分法,将梧桐划出桐类,单列条目。实际是我国古代有时言“桐”时就多指“梧桐”。如《尔雅》曰:“荣,桐木。”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言:“是知荣、桐、榇、梧,皆梧桐也”。古东夷之有虞氏,以梧桐为神树,黄帝掌医之臣即名“桐君”(雷)。祀少昊,乃以桐木作鱼,而为祭物。禹之棺木亦桐,商汤之墓曰桐宫,商代宫中亦有桐木之门。时桐树,即为社树。古亦有桐国。汰为即在安徽桐城北。今浙江有桐乡,福建也有桐城,即“泉州”。还有春秋吴王夫差有“桐园”。在齐地亦有“梧台”。桐已与我国古地理、古文化、古氏族紧紧连系在一起。在古代,梧桐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就是做琴。我们能在《诗经》中找到这样的记载:“椅桐梓漆,爰代琴瑟”。《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