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杜甫《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解】1、妻子:妻和子女。2、干:犯,冲。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9、县官:指官府。【韵译】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如翰林张(jì)、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