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资料,结合日常生活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了解太阳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3.利用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3.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的级别示意图中正确填写有关内容(投影)1.说出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2.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哪些条件?3.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哪颗恒星?很好,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一、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质量转化为能量。据估计,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目前正处在旺盛的中年时期)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根据波长的不同,我们将太阳辐射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板书)结合教材P8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结合图1、图2讲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图2其次,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图3)图3太阳辐射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人们即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电,看上了电视。结合“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逐渐递减)(2)相同纬度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否相同?(不同)(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哪些?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板书)纬度位置: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多。天气状况:晴天云层薄且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地势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观察教材P9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回答以下问题。(1)太阳辐射呈怎样的纬度分布规律?提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提示: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3)对比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和景观有什么差异?提示:热带雨林地区生物量多,植物种类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多,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多,藤本植物纵横缠绕;亚寒带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