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的十三种角色一是“人师”,要有“博爱之心”。好校长不在于他教什么、管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教师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留给教师。他能为教师的整个人生负责,不把教师看成管理的容器,盯住的不只是教师教出的分数,而是用智慧去唤起教师对教育书人的渴望和理想的追求、如何将教师导向教育者之门。一句话:好校长,他能乐于奉献,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师和影响教师。二是“朋友”,要有“宽容之心”。一个好校长,首先要做个“好教师”。他应是教师易接近的“兄长(姐姐)”。教师需要老师,可他们更需要朋友。好校长,他不仅仅是教师的良师益友,更是教师的知心大哥或知心大姐。能唤起教师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发展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培养教师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师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能“师心未老”,把自己真正熔化在教师之中。三是“赏识者”,要有“信任之心”。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好校长应该多表扬教师,并且表达出对教师的期望。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好校长应该是一位赏识教育者: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枝花,校长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水分的空间,让他们迎风展姿,百花争艳。四是,“自律者”,要有“凝聚之心”。作为一个好校长,不仅要注重学问,更重要的还要拓宽胸襟,涵养气象。因此好校长应诚信,正直。言必信,行必果。当然做到是不容易的。好校长应乐于帮助别人,不要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要承认别人的贡献,要学会欣赏别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虚怀若谷。这样形成校长的人格力量,形成校长自身的才智、风度,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散发出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师心的魅力。五是“引导者”,要有“合作之心”。校长对教师管理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相互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样教师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六是“发现者”,要有“排难之心”。校长在教师管理工作中要关注教师的优势,尽可能让教师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帮助教师将他的工作、学习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教师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干劲,教师也就会越干越愉快。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校长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排难者,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个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发现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促进教师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长,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优长,树立自信,不断进步。七是“包容者”,要有“开放之心”。让教师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理念,但并不是要让每个教师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统一要求、统一规格——这是现行教师教育中管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教师“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求知欲望和工作积极性。校长必须研究教师的差异,找到因材施管理的科学依据。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师管理方法。八是“服务者”,要有“人文之心”。目前校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大多是实行“绩效考核”,其评价与考核着眼点是教师工作的“过去”、着重点是管理者单向判断、考核结果是注重奖励和惩罚、管理角色是裁判长、问题解决方式是评后发现问题、管理形式上是专制管理。给教师总的感觉就是“秋后算帐”,有时很难避免教师的抵触情绪。好的校长要学会过程动态管理艺术,在整个教师绩效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服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要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九是“读书者”,要有“书生之心”。学校首先是教师,教师应该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