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索卢嘉敏李雪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31)摘要:我国自20世纪末引入“批判性思维”概念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并受到关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际,探索学科教学中开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观察、问卷、测试等方法,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的效果。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科学素养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在科学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学会将其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美国学者FacionePA和FacioneNC提出批判性思维应该包括技能和倾向两大方面,其中批判性思维技能包含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等6个内容,而批判性思维气质寻求真理性(Truth-Seeking)、思想开放性(Open-Mindedness)、分析性(Analyticity)、系统性(Systematieity)、批判性思维自信度(Self-confidence)、好询问性(Inquisitiveness)和成熟性(Maturity)等7个维度。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培养和提高。保尔提出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方法:一是为学生提供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要求学生发现信息活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追求以往不曾有的观念有时要借助反方角色的扮演促进智慧勇气在讨论中要求公平对待一切观点;三是引出证据和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某种主张询问其理由探索它的确凿性;四是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行为要经历长时间的尝试错误课题的解决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肩负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如《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标要求。参照上述方法对拟定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合理设计,吸引学生担当需要进行合理的判断或评估任务,帮助他们发展完成这些任务的智力资源;提供尊重批判性思维的环境,激励和支持学生尝试批判地思维和参加辩论。三、高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实验过程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际,通过对课型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先后对广东仲元中学高一和高二平行班的学生开展了教学实践。每次实验时间为一学期,实验过程包括前测、控制实验变量开展教学实验、后测和结果分析。前测结果显示同一年级的各班总体无论在学业成绩还是在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实验中在高一、高二分别随机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其余为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1实验班则有意识的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生物课程设计中并实施。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科考试成绩、活动观察等研究分析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果。四、实验结果1.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分析鉴于《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是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一份问卷,本实验中在实验前后使用CCTDI来检测学生批判性思维气质的改变。测试结果如下:(1)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总分得分情况表1高一、二年级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结果年级项目班级NSDSig.差异比较(p)高一年级前测对照班56255.0523.912实验班157253.5427.3020.200p>0.05实验班258254.0323.8000.820p>0.05后测对照班56257.0524.987实验班157273.3226.3030.001p<0.01实验班258274.0225.6400.001p<0.01高二年级前测对照班5825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