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十七大代表感言:让创新要素涌向企业与十七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汇编十七大代表感言:让创新要素涌向企业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张先国、林红梅、徐江善)“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正在北京出席十七大的许多代表注意到了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个新提法。他们认为,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提法对今后建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必将更大程度地激活创新智慧,为经济又好又快进展提供原动力。十七大代表、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炜教授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体系的讨论,他说,“科学”是探究性、基础性、前沿性的讨论,具有公益性质,科学工作应以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单位为主体来做,而“技术”本身就有“制造有用价值”的含义,必须与别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产生效益,而这些生产要素集中在企业,因此十七大报告将企业确立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张炜代表说,“创新要素”是指和创新相关的相关资源和能力的组合,通俗地讲,就是支持创新的人、财、物,以及将人、财、物组合的机制。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意味着今后将把技术讨论的项目、资金、人才等更多地投向企业,当然这种投入方式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十七大代表、湖北省省长罗清泉说。据他介绍,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制定了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纳税额等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科技投入积极性。去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到近190亿元,比2002年增长84%,其中企业投入127亿多元,比2002年增长94%。大投入带来大产出。罗清泉代表说,近五年第1页共7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湖北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宽阔的科技成果,有力地提升了湖北省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企业进展后劲。受十七大报告的鼓舞,来自企业的党代表信心更足。十七大代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十七大报告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科学阐述,必将推动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跃上新台阶。他认为,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国与国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实力的竞争,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建设创新型企业。魏家福代表说,中远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坚持走创新进展的道路,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新华网)第2页共7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十七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十七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旭东、韩洁、林红梅)居安之时当思危。十七大报告中“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等论述,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十七大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及进展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未来,不少十七大代表认为,来自五方面的挑战不容忽视,是今后中国进展面临的新考验。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中列举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放在首位。报告称,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进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一些地方的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七大代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今年上半年,全国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表明全国要实现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着相当难度。“不计成本的快速进展,违反了正常的进展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就会遭受高污染等后果惩处!”十七大代表、山东省进展和改革委主任费云良说:“科学进展观是对经济社会进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只有靠科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