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必修3会考复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右图3-1-1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区域,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B.中国--山西省—太原市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2—3题。2.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共同性特征3.“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图3-1-2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5.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C.发展水平D.发展条件6.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栽培上南蔗(糖蔗)北菜(甜菜)A.①②③④B.②③④1图3—1—1①②③图3—1—2C.③④D.①②④7.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A.锡林郭勒牧区—温带草原气候B.山西太原附近黄土高原—冰川搬运C.江苏南部平原水稻种植—水稻土D.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高原地形图3-1-3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差异B.地形差异C.土壤差异D.生产习惯差异10.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边地区煤、铁等资源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08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新亮点。图3—1—4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组委会为了及时了解赛事的赛场实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GISC.GPS+RSD.GIS+RS12.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如图3—1—4所示,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2图3—1—3图3—1—4A.RSB.GPS+GISC.GPS+RSD.GIS+RS13.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全球定位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材料一:我国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90%。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我国5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材料二: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读以上材料,完成14-15题:14.跨省市和全国范围的作物估产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技术B.人工科学考察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1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GISB.GPS+RSC.GIS+RSD.数字地球16.关于数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