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3、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4、师: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好,产生的力量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不信?请大家读课文。二、自读课文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1、学生自读课文。2、出示课后习题3词语,让学生读一读。3、听写四组词语:1(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4、大屏幕出示这四组词语,同桌互相批改校正,齐读。三、重点讲述寓言故事的9、10、11自然段。师:刚才听写的这四组词语,找一找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9、10、11)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读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蝉、螳螂或黄雀,每人只能充当一种角色,体会他们的心态。(教师巡视指导)1、大屏幕出示有关蝉的句子:“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师:当蝉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在想什么?生作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蝉的“悠闲”、“自由自在”而没有警惕性的心态。2、大屏幕出示有关螳螂的句子:“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师:螳螂们,说说你们此时的心态。生回答后可以请一、两个学生表演一下螳螂的动作。3、大屏幕出示有关黄雀的句子:“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师:黄雀们,飞出来吧!说说你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四、思维训练,领悟道理。师:蝉、螳螂、黄雀虽然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它们有共同之处,说说看。(课件:书上插图2)生答后,引导学生看书上句子“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在课件图的下方出示)师:蝉眼前的利益是什么?(露水)螳螂呢?(蝉)黄雀呢?(螳螂)引导学生说: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板书:只顾眼前利益)2师:“隐伏”什么意思?(隐藏、潜伏)“祸患”什么意思?(祸事、灾难)这两个词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隐患”师:那蝉身后的隐患是什么呢?(螳螂)螳螂呢?(黄雀)黄雀呢?(少年的弹弓)引导学生说:它们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的隐患。(不顾身后隐患)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板书:不能)五、感悟全文,发展语言。师:这则寓言故事是谁讲给谁听的?(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师:少年为什么要讲给吴王听?(可略些,弄懂事情起因即可。)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给吴王听?(生答:1、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2、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会把少年杀掉的;3、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4、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