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丽江市旅游发展背景环境与总体评估第一节概述丽江市处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接地段。全市面积2.06万平方千米,辖一区四县,即: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浪彝族自治县,其中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省级贫困县。境内地质地貌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动植物种类繁多,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地质地貌的多样性、环境气候的多样性、生物和物种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地质特征比较丰富、海拔气候层次明显、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终年积雪。金沙江从丽江境内穿过。丽江立体气候突出,兼有亚热、暖温、温、寒温、寒带气候,暖温带至寒温带气候宜人,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丽江有种子植物3000多种,用材林木400种,是云南主要林区之一。这里还盛产贝母、麝香、虫草等600余种药用动植物,被称为“药材之乡”。中国的植物学家认为这里是世界杜鹃花的中心,已查明的杜鹃花有57种。近代以来,丽江市丰富的植物资源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先后有法、英、美、德、澳、瑞士等国十多位植物学探险家来到丽江,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其中最著名的学者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1884~1962)。这里有全国保护比较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有北半球纬度最低位置的现代海洋性冰川玉龙雪山,有世界上最险峻最深的峡谷之一的虎跳峡,有地球上最奇特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片区,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动植物基因的宝库”、“药材之乡”和世界杜鹃花中心。这里还有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仍具有母系文化景观特征、被誉为“人类母系文化活化石”的摩梭文化,至今还保留着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特征的他留风情以及他留山之谜。这里还有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片区、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等自然及人文景观。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三江并流”(包括丽江老君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同年丽江东巴古籍文献被批准进入世界记忆文化遗产名录。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地区。可以认为,丽江是具有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自然文化旅游、健康休闲旅游条件的地区之一。丽江旅游业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了“八五”打基础、“九五”谋发展、“十五”再上新台阶的发展过程。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要素基本齐全旅游产业体系,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云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丽江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区位条件及评价一、地理区位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地跨北纬25°59′~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13.5千米。全市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东部及东北部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毗邻,西部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接壤,西北部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隔金沙江相望,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相连或隔江相望。独特的地理区位——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接部、川滇藏结合部、三江并流区域的门户、金沙江中上游、西进世界屋脊之门、滇西北中心,使丽江自古就成为西南边陲的重镇。隋唐时期在丽江塔城金沙江上建造铁桥的史实,不仅表明当时这一地区的冶炼技术和建桥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也说明这一地区的商贸活动已十分活跃。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是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交通区位丽江地处滇西北与藏东南、川西南的交通要冲,一度是我国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西夷古道)的重要通道之一,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