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界首市师范附属小学刘娟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知1、齐读课题。2、课文中哪一段表明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二、研读感悟,升华“爱”情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回答问题:既然圆明园的毁灭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它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学生汇报: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第三自然段1.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5、引导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1.过渡句:……不但……还……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三、再现情境,激起“仇恨”。1.师:我们走进了这圆明园,感受了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想一想:圆明园里到底拥有的是什么?(文化)然而,这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10月6日……(引读第五段)。2、理解“凡是”“统统”“任意”的含义。3、补充资料,引发思考。4.放录像,目睹侵略者的罪行。5写下自己的感受。四、总结升华,表达情感。五、作业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去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板书: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有……也有……没有了……也没有了……有……还有……没有了……还没有了……不仅有……还有……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上自……下至……上自……下至……都没有了教后反思:爱要爱得很深很深,恨要恨得咬牙切齿!这是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最大的感受。圆明园在北京的西郊,曾是一座世界上最尊贵、最典雅、最富丽堂皇的绝代皇家园林。1860年,它永远消失在一场罪恶的大火中,只留下五千余亩的废墟在亘古呜咽的风中遗世独立;只留下几根巍峨的石柱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辛酸血泪。法国作家雨果曾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