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时间:2015年4月7日教学地点:三年级教室教授者: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34-3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来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部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试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教学难点:加法在前,乘法在后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准备:例题插图、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口答列式:(出示卡片)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⒉列式解答: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二、尝试探究,明确规则1.尝试解题,感受规则。(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①出示问题: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场文具柜,他们想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信息?知道了这些价格信息,再来看看两位小朋友都买了些什么?(多媒体)出示问题1:小军买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一共用去多少钱?谈话: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②鼓励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5×3=15元15+20=35元③大家能不能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呢,快在练习纸上试试吧!20+5×3这一种综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这样列式吗?(2)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请学生观察左边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发现。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去加一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乘法,一个加法;而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板书课题)(3)学习书写规范,应用运算规则。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说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边说明边板书)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和上面对齐,再写出得数(板书)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4)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谈话:对于混合运算,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3+20=15+20=35()提问:为什么要先算5×3?谈话:解决问题别忘了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并写出答语。(相应板书)(5)比较:计算3×5+20和20+5×3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难点突破,深化理解。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谈话: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列式计算,你也能像前面那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先做好的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差异资源。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指出:因为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做减数,所以计算时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抄下来,把”15×2=30”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板书)3、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两个综合算式,思考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明确: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比一比、说一说。(想想做做第4题)请先用线划出每题先算的那一步。32+3×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