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现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初探广州市第五十九中学/郑燕摘自:《广州教研》[摘要]高三讲评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课外完成从改错、小组讨论试题、小组分析章节试题、小组选择练习并显示、小组轮换分析章节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能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讲评课、有效教学、能动性、合作创新一、问题的提出高三下学期,许多学校的数学复习课都以综合训练为主,通过讲练达到复习的目的。但往往是讲评课老师讲的一身大汗,学生兴趣索然,会的内容不想听,不会的内容讲评的不详细,收不到“有效教学”的结果。二、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而课外学习对巩固提高知识非常重要。三、课外实现讲评课“有效教学”的途径:(一)课外独立改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害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聪颖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轻松地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概念。因此,教师尽可能在测验的当天改完试卷,当天发放试卷,并趁学生对试卷内容还没有忘记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改错,分类统计出哪些是粗心错的,哪些是通过看书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不会的。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课外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而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早在1958年,斯坦斯就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话,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自尊心高的学生很可能对学习充满信心,热情地迎接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学生自己改错后,让学生再分小组讨论,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解题的心得,成绩欠理想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并分享别人的成果。然后按要求对试题中的一类试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所涉及的知识点、可能的解法及最优解法。最后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讲解。如,有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欠佳的学生解决问题后,将在全班讲评的任务交给成绩欠佳的学生,并一起利用电脑制作PowerPoint课件,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又通过发挥成绩欠佳学生口才好的优点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三)课外分组归纳知识点,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建构”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教师应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