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助力“双减”课堂之初探中国戏曲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京剧是我国 4 多种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有着 2 多年的历史,它集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为一体,传承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目前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京剧以它独特的魅力享誉全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粹。从这一称呼中足以看出“京剧”这一朵花的艺术魅力。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流行音乐对戏曲的冲击,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据调查,现在 80%以上的中小学生不欣赏民歌,甚至对中国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明确表示不喜爱,戏曲艺术的珍宝京剧,更是面临濒危的境。音乐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新课标中“文化传承价值”、“弘扬民族音乐”。“京剧从娃娃抓起”这一指导思想,促使我尝试把京剧引进课堂,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育、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养教育的一个实验。是落实“双减”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一、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渠道之一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曲艺,学生知之甚少,对京剧艺术更是一窍不通。而对流行歌手、偶像派歌星学生却耳熟能详,这种现状与我国的素养教育进展是极不协调的。让京剧进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知道京剧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独具风貌的一种戏曲,这是十分必要的。它曾经令无数的戏迷、票友拍案叫绝,它那五色的脸谱油彩、京韵京味的唱腔,受许多外国友人的青睐。京剧要从娃娃抓起,怎样激起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让京剧走进课堂,开始把基础的系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课堂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渠道之一。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养教育的迫切需要。二、让京剧艺术进入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体现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不少优秀的京剧剧目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杨家将》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铡美案》等;取材于名著和历史故事有《打龙袍》、《二进官》等;学习京剧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