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很高兴与组织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讲的不对或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下面,围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讲三方面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三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我们弄清什么是价值观。人生有两种生存方式,既有物质生存,又有意义生存,这是人不同于动物重要区别,因为人是有思想观念的高级动物。动物的生存意义是把生命延续下去,通过演化和竞争法则把优良的基因遗传下去。而人类的生存意义,不但要延续生命,更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留给后人。这就是精神财富。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是说他精神还在的道理。当原始人通过进化,完成了直立行走以后,人的大脑就被解放出来,用来思考问题。都思考什么问题呢。思考这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我为什么活着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该怎么办呢。等等,这些问题是人类普遍思考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三种观点、观念和看法:归结起来就是“三观”。1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基本看法。它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人的本质与社会性和个人在历史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等基本问题。价值观是关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乐与苦、用与废和是与非的取向和选择。近两年网上流行一句用语,叫做毁三观,通常指那些做事超出常人想法、行为没有底线的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一句话,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第1页共12页个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三观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你认为这世界是黑暗的、社会是残酷的、人生是悲哀的,人性是丑陋的,还是认为世界是光明的,社会是进步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由此你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价值观分为一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当一种价值观被人们普遍认同,并在一定历史时期居于统率地位时,这种价值观就被称作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2和社会制度的集中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由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尚不到4000年,因此对此没有明确的史料来佐证,但我们可以通过古代神话传说和现代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等相关的资料来大致推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原始社会里,平等、忠诚、团结互助、尊敬老人是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他们认为,对氏族内部的老、弱、病、残的供养是每个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在氏族内部,每个成年者都尽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社会财富,老有所养,少有所托,孤寡残疾之人都得到氏族的供养,童叟之辈都得到氏族的关爱,享受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这些纯美的社会生活和风俗,蕴涵了原始社会成员淳朴的价值观。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互助共济的核心价值。图腾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禁止杀害和食用被奉为图腾对象的动植物,还要求同一图腾的人要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等等。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合作,生产资料公有,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们自然就会形成“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奴隶主、封建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借助于人们3对自然灾害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大肆宣扬神权,神第2页共12页创造了世界、主宰着世界,人们只有顺从神,才不会有灾难;而君主们及其既得利益者都是神派来管理世界的(皇帝被称之为天子,天之骄子),人们只有顺从神和上天所安排的等级制度,才会幸福;使人们在等级制度中各安其位,从而形成了“君权神授,劳力者食人、劳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