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合作学习提高地理课堂效度攸县明阳学校何水清电话:15200451399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有助于倡导学生在小组中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开放的环境。从而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度。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效度新课改要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所以课堂效度若单单着眼于课堂上的45分钟如何运用难免有些片面和狭隘。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种教法新颖、提高能力、气氛宽松的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更精彩更有效度。我认为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各层面共同服务于课堂,着力推动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度。一、搭建合作的平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1、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内的分到一起,每个小组4—6个为宜,一般是前后桌的几个同学。在交流过程中,设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每个人机会均等),中心发言人的意见是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意见,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整体评价。2、明确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目标任务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比如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可让1学生先谈谈对荒漠化的看法。再分组探讨两个问题:一、查阅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二、阅读“消失的楼兰古国”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这两个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能激发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和激情。3、留足探究学习时间。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问题提出后,可先让学生个别探究学习,因为独立思考是交流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个别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要给学生交流思想认识的时间。4、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有思维过程、讨论方法、情感态度。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寻下自己没想到的问题和方法。二、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高品位的学习,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它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设置以下几种形式:1、安排常规演练。每节课前,给学生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展示:(1)班组学生轮流说名胜古迹;(2)选讲新闻趣闻;(3)进行地理因果关联问答。(4)展示课前预习的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团队意识得以充分体现,他们为了展示集体智慧,往往在课下共同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表现的欲望。2、确定学习目标。比如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先设置预习探究题我们长株潭极少数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自然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在教学一节内容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希望学到的知识,学生就能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各自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是地理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3、确定学习方法。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或到野外收集资料,都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