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瓦小学北师大学习报告:感受“平静”市瓦小学北师大学习报告:感受平静从南方的小城来到北京,从地方小学校来到大京师,能学在我国师范的最高学府,心情不可能是平静的。但是,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期间,接触的北京人,见习的北京校,甚至浏览的北京景,无不让我静下心来看教育。首先,北京的人。铭记于心的人当属构成北师大学术基石的教授、导师和讲师们。他们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口若悬河、或是温文尔雅,或是慷慨激扬。赞叹专家们洞察力之敏锐、逻辑之严密、积淀之深厚。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且与现实教育行为联系紧密、分析深刻。他们试图说明的是理论完全是为现实服务,而现实就掌握在我们一线教育者的手中。就看我们能否分析教育纷繁的现象,抓住其朴素的本质,解决生动的问题。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为了孩子。例如:我们可能对这样的现象习以为常(cai:伟人头像)这样的布置很常见。问学生认识他们吗。不认识。有学生补充道:他们不讲卫生,瞧,长那么多的胡子。原来是指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的标语是我们以前上学时见过,现在西部某些地区还看到的。这是北京日坛中学的校训:修德、培智、强体、求美;这是北京五一小学的校训厚德、乐学、健体、奋进。它们在智育、体育、美育之前都突出德育。德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当今教育更具战略的意义。这是人大附小以礼仪、文化、人与自然、生活等为主题的环境布置。这些教育行为的改变难道只是偶然吗。不,这是教育的规律在发生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哪些会让他们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哪些能让他们跳一跳,就够得着。我们可能对于这些身边的教育行为习以为常,但是成就要了解它背后的道理。因为事物总是变化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为还会朝着更加贴近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今天我们在欣赏北京名校的成就,他日我们将成就共同的事业。今天我们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尚未发现背后的成因,或是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发展的规律。所以,要深刻地全面地看问题,非得第1页共4页静下心来才行。专家们在言传身教着这种严谨的治学之风。北京人,踏实。其次,北京的学校。参观过不同办学风格的学校,了解比较多的是二里沟中心小学。记忆中她名不见经传,现实中她平淡无奇。所见的校舍一般(cai),所听的课堂平常。对比我们同学所去的特色华丽的史家小学、人文浓郁的北大附小,起先心理有点不平衡。这种情绪随着见习工作的深入,改观了。瞧(cai),这是他们出操时的队伍(横看竖看都笔直);这是出操后回教室时轻声漫步的情景。这是学生上课时情景(能收能放、自觉自律)。该校有一条管理是令人称奇的,即午间管理时间,不是一个老师管一个班,而是一个老师巡视一条楼道,实行一学期以来,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和一般认为难管的六年级做得最好。可以说教育呈现这样的效果,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是的,该校成功的养成教育是他们的亮点。为此,我们组访谈了该校的副校长(cai)。钱校长不无感慨地说,从她十八岁来到该校,经历六任校长。现任校长是教学一线出身,尤其注重教育质量,特别注重细节。当她是大队辅导员的时候,和德育教导两个人无论怎么干,德育工作都见效少。这位校长来个之后,发动全校一盘棋抓德育,学校无小事,事事是大事。未能直接接触这位正校长,我们只是发现学生做操时,会有一个身影远远的看着;我们听到走廊上他与学生耐心的交谈着。该校长还很有性格。记得采访当天副校长心有怨言的样子。原来那个周六有一个学生歌唱比赛,这是迫在眉睫的事儿。问校长是否把学生集中起来多练几次,被一口回绝了。他认为之前已经给你们排练时间了,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求效率;学生法定的学期时间是无论什么活动也占不去的。还真能能让他牛地起来。去年同样的歌唱比赛,他们得的是XX县区第一名。同年该校为了承办德育会议,组织集体操表演,学生前后总共排练了三次,会议演出时获得到与会来宾的交口称赞。谁说必须花多时间才能出成绩呢。拥有好习惯的学生在严谨的校风中,在科学的管理下,学校不用搞形式也能呈现出好的形势。这所学校看似平实,却不平凡。领导沉心办教育,老师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