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与政策认知分析——基于浙江省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 作者:高猛 李百齐 | 最后更新:2009-12-6 【摘要】课题组对浙江 10 所高校中 1500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观念、心态、择业取向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择业中最注重工作的发展机遇,对中小企业认同度较高,待业期最青睐过渡性就业形式,三成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大学生对当前政府和高校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其中准就业政策最受大学生认可。课题组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加强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提供实践导向的就业服务,深化准就业政策,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大学生待业期,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实现公平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择业取向;政策认知;就业政策 一、引 言 2008 年第三季度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外需萎缩,并透过贸易、投资和服务等领域,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岗位需求,进而使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失业登记率已达三年来最高值。另一方面2009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在 2008 年 599 万的基础上增加 50 万人左右,待业大学生的数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大学生将面临形势严峻的就业“寒冬”。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9 年 2 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延长其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时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也于 2009 年 3 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九条意见。各高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服务。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政策和服务?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态、择业取向究竟有什么特点和变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