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生态文明及其现代价值盖志毅 (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摘要] 匈奴的生态文明表现为敬重自然的生态意识和根据气候变化创造伟大游牧文明。从匈奴肇始,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形成了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和意识,形成了对多种自然形态的崇拜;游牧的经营方式为以后的游牧民族所继承。其现代意义体现在,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在现代社会前较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生态智慧;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文明应对目前的主流文明——现代文明进行逆向传播,对全球化在内的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甚至批判。[关键词] 匈奴;生态文明;逆向传播;现代价值匈奴得以在历史上叱诧风云,称雄几个世纪,与其拥有的生态文明密切相关,在她们所建立的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她们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国家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璀璨的艺术。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匈奴的生态文明对于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示。一、匈奴所表现出的生态文明(一)敬重自然的生态意识W·施密特指出,“在父权游牧和畜养文化圈中所保持的原始宗教成份比任何其他文明为多。在他们广大的沙漠和草原中,高而无际的天空,他们更将至上神看为是他们的天帝,甚至将神与某种物质的天空本身混在一起。父权的氏族制度是畜养文化的特征,也是建立社会阶级的开端,时常将至上神颂扬的高高在上,与人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建立了几种神属下的较低的神的等级,世人只能藉着他们来与至上神发生关系,而至上神的住处转移到天的高层。”[1]匈奴人有“天所立”、“天地所生”的“天”意识。匈奴人的宗教信仰带有明显的萨满教特点。据记载,匈奴人“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有巫者,出兵必占吉凶,敬仰天地日月,有崇拜偶像的习俗。在诸神崇拜中,特别注重天神。认为天神是诸神的最高主宰,人世间的得失均仰仗于天。如果人的行动能顺乎天道,天便会给人赐吉祥。否则,天便要给人降灾祸。因此每当行事顺利时,便称之为“天之福”。自匈奴始,我国北方草原的各个民族把敬重自然的生态意识流传下来,突厥也是一个崇拜“天”的民族。在突厥文碑铭中,有许多“从天生”、“天所生”的概念。在粟特语中,也有相同的“天”的概念。蒙古人的“长生天”意识更为人所周知。“图腾”一名,为北美印第安阿尔衮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