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气管切开术后护理1 正确的体位放置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2 套管固定要牢固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太紧可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放入 1 指为宜。并经常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3 合理用氧3.1 氧气的湿化临床常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每天更换一次。3.2 氧气的温化最佳方法是使用新型加温吸氧装置,使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痰容易,可提高氧疗效果。3.3 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根据 SpO2 的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4 保持呼吸道有效湿化首先每 2〜6h 行超声雾化吸入一次,保持呼吸道湿润,以利于分泌物的排除。其次间歇气管内直接滴入湿化液,每隔 15〜30min 一次,每次 1〜2ml。最后套管口外敷两层湿纱布,起湿化过滤空气的作用。5 保证有效痰液引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吸、二拍、三吸。5.1 一吸即吸入药物。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及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杀菌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咯出。常用药物有 a-糜2/6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5.2 二拍即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在翻身的同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脱开。拍背应自下向上,以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病人咳嗽,将痰咯出。5.3 三吸即吸痰。由于危重病人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即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1)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或痰鸣音,SpO2 下降时,进行吸痰,做到及时吸痰,有效吸痰。(2)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可避免因吸痰而引起的低氧血症。(3)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内管直径的为宜,以免吸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及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4)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套管,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再缓慢转动吸引,遇有分泌物多时宜稍停留,防止将其痰液推下,一般吸引以不超过 3 次为宜,否则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5)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 SpO2,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要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6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