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任城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阶段。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全方位推进任城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此,根据《中共任城区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进行总体部署,为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第一章 现实基础 面临形势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任城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城区、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关键抓招商”主旋律,团结拼搏,高点定位,跨越赶超,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均超额完成,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 201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00 亿元,比 2005 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6%,超过年均增长 15%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8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12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4248 元,按照当前汇率折算达到 6500 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5.8 亿元,是 2005 年的 3.8 倍,年均增长 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354.2 亿元,是“十五”的 2 倍,年均增长35%。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 9:56:35,比2005 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 4 和 0.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4.8 个百分点,结构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养殖、苗木、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0%。畜牧业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全区养殖大户达 1200 户,形成 6 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趋势明显,初步形成李营苗木、长沟葡萄、南张特菜、接庄反季节蔬菜、孟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