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起 源:约一万年前,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地域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形成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农业的起源 基 础:生产工具的出现 农作物:培植粟、水稻,逐渐出现“五谷” 家畜饲养:“六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存发展 工具材料:石、木、骨器 青铜器 铁器 商周以前:主要使用木耒和骨耜 生产工具的变革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耕作工具 汉 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 代:曲辕犁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精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耕 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细 水利设施的完善 汉 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作 水利知识:《河防一览》 明代潘季训编著的水利专著 农 业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 千耦其耘 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产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 模 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因 私有土地出现式 产生: 春秋时期的 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形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成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模式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日臻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