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教授提供的听评课工具郭春玲 2011 年 12 月 23 日崔允漷教授和沈毅校长提供的听评课工具1. 课前会议与课后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框架 课前会议应关注的问题:1. 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2.这些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进度?3.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4.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5.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小组、个人或全班学生将如何活动?请提供学生要用的作业单或其它材料。6.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区别指导?7.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8.你愿意让我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 课后会议应关注的问题:1.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物理空间的运用,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2.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分析框架维度基本视角学生学习1-5 年级6-9 年级1、至少 85%的学生愿意参与;2、至少 70%的学生达成目标;3、专注于学习的时间与程度;4、对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5、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满足程度。1、至少 80%的学生愿意参与;2、至少 60%的学生达成目标;3、专注于学习的时间与程度;4、对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5、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满足程度。教师教学1、教学目标清晰、适当且让学生知道;2、教学活动的展开是有准备的且切合教学目标;3、讲述、提问、观察、交流与演示等主要教学行为没有明显的不适当;4、课堂中利用的资源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5、教学设计或实施有自己的思考或特色。学科性质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且体现学科的特性;2、教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核心概念或技能以及逻辑关系;3、教学内容没有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4、教学方法或课程资源利用体现本学科的特点;5、引导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课堂文化1、体现思考的文化(提问、专注、问题解决、理解、探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