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对策目前,就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而言,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教, 学生模仿和记忆),手段落后(主要是粉笔和黑板) ,课堂缺乏双向互动,缺少师生沟通交流,部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由此影响着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以我们周边乡镇的小学为例,小学教师整体上出现了队伍的“老龄化”现象,特别是撤区建镇时的区工所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尤其突出。农村教师老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部分年纪较大的教师,大部分是接班补员和民办转公办教师,只有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教学可谓“老虎咬刺猪- 无处下手”。原因分析: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急需补给“新鲜血液”。然而却一时不能如愿。其主要原因如下:①“进口”难。一是60、70 年代“两条腿”走路,把学校办到家门口,大批未经培训的人员走上讲台当起了教师,80、90 年代就陆续转成了公办教师,特别是2007 年代招工教师、文化素养、知识基础、教学理论、教学艺术80%以上是一塌糊涂。二是实行计划生育、经济发展促成人口的自然移民(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高山向平坝、农村向城镇移民)等原因,逐步出现小学教师“超编”现象。编制的硬性规定把“进口”卡死,新教师难以充实。所以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一直没有很大改观。②“留不住”。农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即使有年轻教师分配在那儿从教,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不住“人才” 。年轻教师也许通过自身三五年的努力,成熟了、成材了便调往条件好的小学或初中,或调往县城或离县城近的小学任教。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育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学历较高,大部分参加专科或本科的自考、函授,中老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的不多。更为突出的是高学历低水平。专业水平12%左右的教师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52%处于适应期教师, 专业较好的教师占31%左右,骨干教师严重缺乏, 仅占 5%左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