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如何命好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新课标中称:“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法之一。”但是现在的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作为评价手段之一的考试与新课标的距离更是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区别功能,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不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考试命题的内容过于繁杂,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内容过于陈旧或与当前社会现实不符,不利于学生联系实际。只重视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差异。因此,改革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内容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那么,如何给小学语文命题呢? 首先要把考试的难度降下来。降低难度、不是降低要求。我们过去的命题过于强调学生对难度知识的掌握。好象学生在解决难度上水平越高越好。殊不知,学生书本成绩的提高是有代价的,是牺牲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的。这些难度问题过于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导致为训练而训练,譬如:在小学阶段对于拼音的学习,不过就是让学生借助于拼音来认识汉字,也就是说,会认会写,会借助拼音查字典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学生给汉字的音序加以排队,如:把“廊、蕴、繁、陶”四字按字母表的顺序重新排列,这里有必要吗?我们想想我们如果不是当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能用到这些东西?纯粹是为了训练而训练。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究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再一个就是缩句问题,缩句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也没有必要出现类似“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这样的缩句!还比如,解词现象。我们真的有必要让学生牢记那么多的词语的确切意思吗?问问我们自己有多少词我们自己能给它一个准确的解释?还不是只知道它的大体意思呢?难度造成了偏颇,造成了学生的负担教师的负担。降低难度,不是降低要求,少出些偏的怪的,并不能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第二,命题应该让学生有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去我们的考试出命题的形式呆板,不外乎字词句、段篇章六大样。过于追求整齐划一,答案是死的。很少看到有比较灵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题”。学生在死答案面前,是被答案“一刀切”的,很难评价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让学生有个体的体验和认识,所以也就造成了教师学生死抠教材的现象。认为把课本上的字词句掌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