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农药加工:在农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的加工过程。2.农药剂型:指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3.原药( TC):由专门的化工厂生产合成的农药,它含有高含量的农药有效成分及少量相关杂质。4.制剂:一种剂型可以制成多种不同含量和不同用途的产品。5.控制释放制剂:是指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通过加工技术,使农药有效成分按必须的剂量和在特定的时间内,持续稳定的释放,以达到经济、有效、安全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的加工制剂。6.农药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水和油),使其中的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的助剂。7.临界胶束浓度( CMC):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8.农药助剂:本身无活性,但可以改善农药加工制剂的物理化学性状,便于加工、贮藏和使用,或者可以提高药效的物质。9.表面活性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水和油),使其中的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的助剂。10. 表面活性剂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平衡值。11. 浊点:衡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指标。指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中,当温度低于浊点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处于分散状态,在温度升高时,分子因逐渐靠近而开始缔合,由若干分子缔合或聚集在水中呈现云斑或乳白色,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12. 克拉夫点:指在低温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活性剂浓度反略微增大,但当升高到某一特定温度时,其溶解度突然急剧上升,则该温度点就称为克拉夫点。13. 润湿剂:能降低液固界面张力,增加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接触或增加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和扩展的物质。14. 渗透剂:能够促进农药组分渗透进入处理对象如植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内部的润湿剂。15. 复配乳化剂:是指对特定的应用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单体,经过一定加工工艺制得的复合物,可以含有有乳化剂单体以外的必要辅助组分。16. 农药溶剂:用来溶解和稀释农药有效组分的液体化合物;助溶剂:使仅微溶于一种溶剂的物质的溶度增大。17. 农药载体:指农药制剂中荷载或稀释农药的惰性物质。它们的结构特殊,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18. 乳油:将原药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与其它助剂,配置成的一种均相透明的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