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凉皮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大武口大武口凉皮产业发展现状大武口凉皮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享誉宁夏的知名特色小吃。目前,我区有经营户300 家左右,已注册商标凉皮经营户6 家,分别为总机修厂一棵树、东武楼、矿务局三住宅、云菊等。老字号凉皮经营户有矿务局三住宅、一棵树、三栋楼、905 小刘家、刘红梅、小李凉皮等30 余家。这些凉皮店有20多年的创业史,其中,东武楼凉皮是我区一家集设备自主研发、加工、销售、配送、管理于一体的有限公司(宁夏东武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具有餐饮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及相关直销手续。20xx 年 5 月东武楼凉皮在互联网上开始网销,经过真空包装网络直售全国各地,其余凉皮经营户仅办理餐饮许可证、小作坊加工许可证,所加工的凉皮只能在本地销售。 20xx年 8 月,为了规范凉皮行业的生产经营,促进凉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区发起成立了大武口凉皮协会,会长由赵刚担任。目前凉皮行业带动就业人员1000余人,年营业额近亿元。存在主要问题(一)大武口凉皮集体商标未注册。 大武口凉皮虽然经过30多年的经营和发展,成为市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第 2 页 共 7 页道美食。但大武口凉皮集体商标的注册还未落实到位,使我区周边地区如银川、惠农、平罗等地越来越多商贩打着大武口凉皮品牌进行加工销售, 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无法分辨真假,出现品质低劣的凉皮,影响了大武口凉皮品牌信誉和发展,缺乏地域品牌保护。(二)生产经营规模小。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凉皮店铺数量发展较快,目前有300 多家,但形成规模生产的只有东武楼一家,该公司采用成套的设备技术,生产和销售员工 36 人,每天生产面粉20xx 斤、营业额达 2 万元。还有 10 余家采用半机械化加工生产, 其余大多数都是以纯手工、小作坊式的生产。也有部分凉皮店把别人的凉皮批发来到市场销售, 没有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监管于一体的产业链。(三)食品卫生状况较差。由于大部分凉皮店铺采取作坊式生产,设备简单、设施简陋,对搅拌、洗面、笼蒸和冷却等生产环节多数在一个屋子,没有隔离防尘、自燃冷却措施,容易受粉尘及环境卫生、人员因素的污染,个别商户也不注重切制、销售环节的卫生条件,造成食品卫生不达标。据市场监督局抽查,加工销售的小作坊凉皮的霉菌、 微生物含量常有超标现象。(四)没有食品安全认证标准。虽然我区凉皮风头正劲、声名鹊起,但时至今日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