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十五讲1 第一讲1. 中西方对宇宙美的欣赏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观照宇宙的方法和西方大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中西审美意识和艺术意识的重要区别。西方人向宇宙作无限地追求,而中国人要从无穷世界返回到万物,返回到自我,返回到自己的“宇” 。西洋人站在固定的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而中国人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是遥望着一个目标而绸缪往复。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同是观照宇宙的美,中国人和西方人竟有那样的不同,根本原因是由于宇宙意识的差异。2. 分析“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事物自身的美是自在之美,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自为之美总是包含着效用的因素,而自在之美就没有这些因素,自在之美是绝对的,自为之美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个事物可能符合这一种效用,而不符合那一种效用。3. 怎样理解柏拉图的“美是理式”? 柏拉图认为, 任何一种事物都和其他事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的本质特征,而这一系列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理式。柏拉图的理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发现,但是, 柏拉图夸大了理式的作用,导致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他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因素,由于这种普遍因素的存在,各种美的现象才成为美的。美的理式的四个特征。第一,永恒性。第二,绝对性。第三,单一性(一类中只有一个)。第四,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式。4.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有什么特点? 亚里士多德否定理式的孤立存在,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在事物本身中寻找美的根源。有两个重要观点:第一,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第二,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在哲学上, 亚里士多德徘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然而在美学上, 他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客观现实和事物自然属性上寻求美的方向。5. 分析“美是价值”的命题。美作为价值, 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外部形式;第二个层次是事物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内容,这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内容由事物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花是红的”是认识判断,花的“红”不取决于人而存在,“花是美的”是价值判断,离开人花就无所谓美丑。第二讲1.比较比德和畅神的自然审美观。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