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市食品工业的调查与思考20XX-04-26XX市经贸委〔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市食品工业的调查,指出了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及条件,提出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思路。〔关键词〕食品工业调查一、XX市食品工业现状(一)企业的发展状况“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重点发展酿酒、粮油、肉类及乳制品、饮料、辣椒制品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特色食品汇集了饮料、调味品、粮油、肉类、果蔬、茶叶、山野菜等各类产品加工,既有传统食品。也有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传统食品以酒、茶、肉及奶制品为代表。新兴特色食品有辣椒、生姜、核桃、剌梨、马铃薯、苦荞及山野菜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截止2007年9月,全市有食品企业446户,其中,重点生产企业50余户,在产重点企业40户。据不完全统计,企业资本达10320.2万元,其中:在产国有企业13户,国有资本5122.88万元。根据31户食品企业的报表统计,这些企业在册职工人数1544人,从业专业技术人员325人。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97%。2005年以来,九龙液酒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又增加了永恒粮贸、鑫鼎薯淀粉等具有强劲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从本次调研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全市食品工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63亿元,销售收入1.8256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75亿元,增长率为16.83%,比全国“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少0.77个百分点,比XX省食品工业同期总产值增长率高1.4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2.3658亿元,增长率为29.59%。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盘县信友公司的核桃乳和XX县区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姜茶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XX县区茶叶开发公司获绿色消费企业第1页共4页标志认证,XX县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的苦荞糊、苦荞米等获无公害食品认证。六盘水古夜郎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精米、XX县区岩脚绿色食品加工厂面条正申请无公害食品认证。(二)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适应这一转变的企业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如市食品总厂、市啤酒公司。而不适应转变的如市酱菜厂、市食品公司、市面粉厂等企业,要么艰难度日,要么倒闭。2.个体经济是食品工业的主要支撑。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支持,使民营食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涌现出凉都乳业、金荞食品公司、等一批企业。二、制约XX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多数企业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靠国家支持的思想依然严重。2.受煤炭开采和房地产业开发效益高、见效快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把钱投入食品工业,这是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投资环境,如社会治安、思想意识、宣传力度、政策落实、社会和谐、环境状况、资源保障、办事效率等还有待改善。特色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与原料深加工企业的建设相脱节。4.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技术力量薄弱,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竞争力差。六盘水食品总厂土豆片生产线年加工鲜薯5000吨,为全市年产马铃薯总产量180万吨的0.3%;永恒粮贸日产精米200吨,也只能供应附近部分市场。有许多好产品,如苦荞醋、苦荞米、苦荞方便饭、苦荞面条等,受到海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但产量却连本地市场都不能满足。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融资渠道有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食品工业投入资金不足,创新能力及自我第2页共4页造血功能较差;工艺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较差;无证生产企业安全隐患严重。6.企业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科学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意识;企业市场信息不灵,导致有产品的不一定找到市场,有市场的不一定有充足的货源,食品工业基础比较脆弱。7.长期以来,食品工业存在多部门、多系统交叉管理的问题、多头发展,导致重复建厂、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增长方式粗放...